卫强: 执著的美丽
发布日期:2025-01-13 07:02 点击次数:152
卫强,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。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包括:系统模拟与模型优化、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、数据挖掘与不确定性信息处理。
清华经管学院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士(1997年)、硕士(1999年)、博士(2003年)。曾获2002-2003学年度“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”称号。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。曾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,如《Decision Support Systems》、《Information Sciences》,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》等。担任《信息系统学报》主编助理。
其实,清华经管学院的每一位教授对我来说,都是一个谜。虽同在一座楼里办公,只因他们教学科研工作繁重,很少与之产生交集。偶尔路遇,他们留下也都是谦和的微笑和匆匆的背影。也曾听过一些他们的故事,或浪漫,或激昂,或振奋人心,或令人称奇。但是,这些只是“经管人”自己的秘密。在外人看来,他们只是一个智慧超群而又低调平实的群体。
“我有一个梦想,希望能把纯技术的应用课,讲得更加深入浅出,富有思辨性。”
刚刚雪过天晴,空气还有些清冷。通往清华六教的主干道上,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川流不息。路边泛黄的落叶,映着教学楼的红砖,古朴的清华园里平添了些许别样的韵律。
像6年里无数个有课的下午一样,卫强提前10分钟来到教室。其实,这门用英文讲授的、中文叫做《数据结构》的课程,对于卫强来说并不陌生。从在清华经管学院读本科起,到硕士、博士,再到留院任教,他已经钻研了18个年头。可正如再有经验的运动员每次上场之前也会紧张一样,他每次登台,也常常感到一丝压力。
也是在做了教师之后,他才发现,要把课讲得让学生彻底听懂并不容易。岂止是听懂,他还有一个梦想,希望有一天能把纯技术的应用课,讲得更加深入浅出,富有思辨性,让偶尔打瞌睡的同学,也能精神抖擞,听得津津有味。
可这个梦想,对于当年刚刚执教的他却显得遥不可及。那个时候,除了教学,他还担任学院研究生工作组组长。与同学谈心,组织集体生活,解决各种困难,看似简单的工作,可要真正做好,却得面面俱到,事事操心。
然而,在清华浸润多年的他,更懂得“自强不息”的意义。重新读书做题,大量收集信息,仅完成一个课件就用了好几年,至今仍在不断完善和整理。他说,“与其说是讲授,不如说是我自己思考的过程,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听。”
如今,这个同学们眼中“nice”的“强哥”,已然在各种工作中找到了平衡。去年暑期,他带领一个学生支队前往辽宁辽西,参加学院一年一度的暑期社会实践。他们深入田间地头、金融机构和普通农户,调研农民的生活状况,采集经济数据。在辽西的照片上,他与学生亲密无间、形影不离。教学方面,他也更加得心应手,在他的授课评分卡上,一个个代表最高评价“好”的笑脸图,是对他最好的褒奖和鼓励。
他说,干一件事就想一件事。学院的每一位教授都非常忙碌,除了教学科研,他们还有社会工作、家庭生活需要用心投入。作为普通人,既然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,把一生的大半精力都用于思索相对论,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,想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,就更要学会平衡与专注。
“每到一个新的环境,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,但也从不放弃努力。”
问他是否已经实现了教学理想,他连忙摆摆手,还是那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,“没有没有,差的还很远,修炼还不够”。
这种心态彷佛遗传于他的母亲。母亲是搞工艺设计的工程师,勤勉谨慎,与人无争。该做的就认真做好,没有机会也不勉强。至于是不是最好,似乎并不重要。
而自认为从没做到过“最好”的卫强,却“出人意料”地以上海同济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经管学院。“这恐怕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全校第一”。问他为什么,他笑笑说,可能正因为不预设目标,反而更能轻松上阵,再加上平时基础打得不错,才会超常发挥。
到了清华经管学院也是一样,状元、精英比比皆是,他仍不免诚惶诚恐、战战兢兢。可压力归压力,自称这辈子都没着过急、上过火的他,面临如云高手,倒也不急不徐。该学习学习,该锻炼锻炼,抽空还能看看历史、哲学等大部头的课外书,日子倒也快乐充实。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,他一步步从本科读到了博士毕业。
就像他所说的,自己从未有过特别宏伟的目标和清晰的设计,只是每到一处都先将自己归零,并心怀敬畏、脚踏实地。虽说少有设计,但在他的内心深处,每一件事都有更高的标准,也正因此,才有了永不停歇的动力。
“办公自动化的出现可以减少资源浪费,却又因其便捷,可能导致更大的浪费。”
“以前,企业管理基本依靠人力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,企业内部的很多运作,如财务、库存的管理,都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系统。这样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资源,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运转效率。而‘管理信息系统’所研究的,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机、网络、通讯等技术优势,把人从经营管理的琐务中解放出来,通过提升运营效率,使企业或组织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。”
这位聊起天儿来有些天马行空的年轻教授,一提起他所研究的专业,便立即言辞精准、条理清晰。
“然而,看似有效的管理设计,却未必能够真正提高效率。例如,办公自动化的出现,一方面因提供了无纸化办公而减少了浪费;另一方面又因其便捷,导致人们打印行为的无节制,从而造成更大的浪费。这是一个悖论。”他认为,结合人的行为来研究系统的介入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效率,是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。
能将一门“很技术”的学问描述得如此深入浅出、兴味盎然,看来,他一定对此极有兴趣。然而,他却说,一开始并不了解,只是干多了,自然就喜欢了,甚至有点欲罢不能了。
的确是“欲罢不能”。硕士毕业前夕,本想先就业的他,却因课题做得不错,受到当时导师陈国青教授的推荐,向北美模糊信息系统年会递交了一篇学术论文。不久,他得知自己被评为会议“最佳学生论文”奖候选者之一,这不禁让他喜出望外。后来虽因不便出国而与奖项失之交臂,但这次经历却让他信心倍增。也正是从这时起,他决定继续读博,并打算走教学与研究的道路。
博士期间,他的学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。他坚持撰写英文文章,并经常在国际主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。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年轻学者,他的研究工作有条不紊、风生水起。为此,他被清华大学评为当年的“优秀博士毕业生”。这个荣誉,在他看来是个莫大的鼓励;而这个奖牌,也一直被他陈列在书桌对面最显眼的位置上。
“我特别想去飞,想像鸟一样,自由自在地飞。”
这位同样来自“上海滩”的“强哥”,虽不像周润发扮演的许文强那么英俊潇洒、让人着迷,但也绝对身姿挺拔、高大帅气。
他爱读书,涉猎颇广。在《难以企及的人物》中穿梭,从毕达哥拉斯、笛卡儿们的故事里,接受智慧的启迪;也读政治,通过尼克松的笔,思索林肯倡导的南北战争所带来的真正意义;还有哲学和宗教,未必是信仰,只是想让心灵得到升华与荡涤;甚至是《铁臂阿童木》和《哈利波特》,童心未泯的他,希望在休闲中,找回些童年的记忆。
他喜欢逛潘家园,四处淘点“宝贝”。不为收藏,仅是欣赏造物之美。小小书房里,有仿制的汉宫图,西藏的转经筒,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摆件儿、物品。但现在基本不买了,他以为,美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拥有,就像水晶,在施华洛世奇的专柜里,配上精致的灯光,才能绽放最璀璨的光辉。
他称自己是个“向现实妥协的理想主义者”。也曾有过很多梦想,有的通过努力,缩短了距离;有的经过取舍,学会了放弃;还有一些深埋心底,只有在夜深人静,或偶尔走神时,才会轻轻触及。
追问这个梦想是什么,他突然静了下来,若有所思道,“我特别想去飞,想像鸟一样,自由自在地飞。”他认为,作为一个普通人,难免有许多需求想去满足,许多规范需要遵循,但仔细想来,也有不少东西可以舍弃。如果能像鸟一样,自由飞翔,腾跃万里,那将是何等的悠游与惬意。
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《逍遥游》里的诗句:有鸟焉,其名为鹏,背若泰山,翼若垂天之云,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,绝云气,负青天,然后图南……
天色渐晚,清华东门外的商铺里,提前唱起了欢快的圣诞歌。而此时的清华园却更显得肃穆静谧。这里的教授们依然在为教书育人、创造新知的理想忙碌着,他们的身影也一如既往地矫健匆忙,坚定不移。然而,只有走近才会发现,他们的内心无论澎湃或是细腻,无论从容还是坚毅,却有着同样的执著与美丽。
采访时间:2009年12月4日
采访地点:清华经管学院伟伦楼443
撰稿:张云阶
- 上一篇:先进电子与光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部
- 下一篇:没有了